此条目的主題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关于夏朝君主,請見「后羿 (夏朝)」。
中國民間傳說嫦娥趁后羿外出,偷吃不死藥,便飛向了月宮。
羿,或稱后羿,[1][2][3][4][5]神話傳說中的上古射日英雄,据說為尧時期人物,受天帝命令下界,並與妻子嫦娥一起降臨人間。先後射下九個金乌,並射殺猛禽惡獸,從此地上氣候適宜,萬物得以生長。民間因而奉他為「箭神」,而其事蹟傳說則被稱為“后羿射日”。
先秦記載中大多只記載羿作弓、善射,並沒有詳加區分。之後為了區別堯時的羿[6]與夏代的有窮氏后羿,[7],因此兩人出現區別。[8]《尚書正義》亦認為「『羿』是善於射弓者之稱號,而非人名」載的觀點。[9]明清時代的小說也稱射日英雄羿為后羿;[2][3][4][5]《開闢衍繹通俗志傳》將射日之羿稱為平羿,[10]而夏时的后羿为有穷氏,因善于射箭,自比平羿,而名后羿[註 1]。
后羿射日[编辑]
传说尧时,十日並出草木枯死[12][13],又有猰貐、鑿齒、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等惡獸四處为害,羿受堯的命令除去這幾種惡獸,又射去九日[14],为民除害。[15]
唐人成玄英《莊子·秋水》疏引《山海經》云:「羿射九日,落為沃焦」。(此句今山海經本未見,應引古本)該九日當為九黎或多個部落方國的代名詞。
宋代類書《錦繡萬花谷》前集卷一引《山海經》云:「堯時十日並出,堯使羿射十日,落沃焦」。說明古本《山海經》中曾有大羿射日的故事,但在後來失落。
嫦娥奔月[编辑]
主条目:嫦娥奔月
神話傳說中,為求永世相守,后羿從西王母處求得兩顆不死藥,妻子嫦娥趁后羿外出,獨自偷吃兩顆不死藥,覺得身體輕飄飄的,慢慢地飛向月宮。她為了返回人間,便叫玉兔幫她搗藥。
大眾文化[编辑]
受到近代中國網路小說影響,開始有以「大羿」稱呼神話人物后羿的說法,並廣泛流傳。這是因為有許多網路小說作家使用「大羿」為名(最早近代的中國神話研究者袁珂所自創)來稱呼'神話人物的后羿,以跟歷史人物的后羿做區隔,以區分兩名人物並進行衍生創作,許多讀者便以為「大羿」是出自中國古文。實際上,目前所有中國古籍只有羿、后羿或夷羿三種稱呼,未有「大羿」之稱。
相關[编辑]
嫦娥
𱎼家人
常羲
羲和 (神氏)
三足烏
註釋[编辑]
^ 「后」是上古統治者的一種稱號。[11]
参考文献[编辑]
^ 袁郊. 月. 《全唐詩》. 嫦娥竊藥出人間,藏在蟾宮不放還。后羿遍尋無覓處,誰知天上卻容奸。
^ 2.0 2.1 第十六回〈唐狀元射殺老星 姜金定囤淹四將〉. 《三國演義》. 落日果然欺后羿,號猿直欲勝由基
^ 3.0 3.1 第二十四回〈唐狀元射殺老星 姜金定囤淹四將〉. 《三寶太監西洋記》. 后羿仰天烏殞落
^ 4.0 4.1 第三十四卷〈任君用恣樂深閨 楊太尉戲宮館客〉. 《二刻拍案驚奇》. 無端三足烏,團圓光皎灼。安得后羿弓,射此一輪落。
^ 5.0 5.1 第九十六回〈遂佳偶夫妻陳往事 弄野僧長老送離魂〉. 《閩都別記》. 后羿不知何處去,嫦娥空在廣寒宮。
^ 淮南子 八. 堯乃使羿誅鑿齒于疇華之野
^ 左傳. 夏訓有之曰,有窮后羿
^ 淮南子(四部叢刊本) 二. 斬九嬰射河伯之知巧也非有窮后羿也
^ 尚書正義(四部叢刊本) 七. 羿是善射之號,非復人之名字
^ 第四十回〈平羿夫妻入月宮〉. 《開闢衍繹通俗志傳》.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 漢字「后」:基本資料. 國際電腦漢字及異體字知識庫. 1. 君主。 2. 諸侯。
^ 《淮南子·本经训》:“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山海经·海外东经》:“十日所浴,在墨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另外《山海经·大荒南经》、《楚辞·天问》等亦载有此传说。
^ 宋代类书《锦绣万花谷》前集卷一引《山海经》云:“尧时十日并出,尧使羿射十日,落沃焦。”
^ 明马暾《潞洲志·山川志》載:“三嵕山……俗传为羿射九乌之所”。
^ 万历《潞安府志·地理二·山川》中引周针《羿射九日赋》:“伊祁氏之有天下也,十日并出,或明或晦,不唯乎历象,抑亦紊乎覆载。留一阳永照,俾九日潜退。羿操弓而进,挟矢而前,曰:彼赫绵绵,如珠之连,烁我下土,暨我上玄,当今尽臣术微妙,协君德之昭宣。于是和容体正,审固心处,张六钧之在手,期九乌之应弦。弓既无双,矢惟用九。一发而弦上霆激,再发而空中雷吼,三发而轮震乾坤,四发而辉流星斗,五发六发而烨烨霞散,七发八发而离离电走,九矢皆中,讶妖氛之忽无。一曜高悬,望邪明而何有?瑞景将明,彤兮尚彀,百辟仰观乎黄道,孤儿浊乎清昼。莫不由艺之,就神之援。混浊灭而平权衡,晷运正而分刻漏”。
引用错误:
查论编中國漢族神話主題
天
道
德
太一
修道
神仙
真人
炁
太極
阴阳
五行
八卦
占卜
民間宗教
宗教
漢族神話人物
妖怪
神和传说人物
先秦
昊天上帝
社神
后土
女娲
燧人
伏羲
神农
三皇五帝
蚩尤
刑天
夸父
愚公
东王公
西王母
精卫
女魃
瑶姬
仓颉
沮誦
后羿
嫦娥
东汉
盘古
九天玄女
太上老君
四海龍王
宋
玉皇大帝
中壇元帥
二郎真君
大明
玄壇真君
玄天上帝
八仙
传说生物和妖怪
中國龍
灵龜
凤凰
麒麟
黃龍
螣蛇
青龙
白虎
朱雀
玄武
應龍
諦聽
貔貅
獬豸
騶虞
白泽
甪端
九尾狐
天狗
月兔
三足烏
石狮子
年獸
精(狐狸精、蛇精、树精、花精……)
山妖
水怪
殭屍
餓鬼
夜叉
羅剎
阿修罗
魔王(波旬)
短人
场所
紫微垣
扶桑
蓬萊
天堂
黃泉
地狱
幽冥
崑崙山
桃花源
瀛洲
方丈
海外三十六国
夜叉国
罗刹国
修罗场
典籍上古体系
《山海经》
《尚书》
《淮南子》
《易经》
《楚辞》
《诗经》
《穆天子傳》
《礼记》
《列子》
《水经注》
《路史》
《左传》
《国语》
《竹书纪年》
《吕氏春秋》
《史记》
《帝王世纪》
道教体系参见此模板民间体系
晋
《搜神记》
《拾遺記》
《神異經》
《博物志》
《桃花源記》
唐
《宝莲灯》
宋
《太平廣記》
《白蛇传》
大明
《三国演义》
《水浒传》
《封神演义》
《西游记》
《东游记》
《北游记》
《南游记》
《金瓶梅》
《大明英烈傳》
《續英烈傳》
《承運傳》
《黑暗傳》
大清
《聊齋志異》
《說唐演义全传》
《说岳全传》
《红楼梦》
《子不语》
《閱微草堂筆記》
《镜花缘》